求是学部成功举办“未来三十年”评比

2020-05-29

5月29日下午,天津大学求是学部“未来三十年”的答辩评比正式展开,共有6支队伍展开角逐。本次入选的答辩队伍通过腾讯会议软件在线评比,特邀智算学部的张钢老师、自动化学院的邓斌老师和机械学院的康荣杰老师担任本次评比的评委。

下面来看看各组同学的不同的创意吧!

1智能仿生口罩

通过对于老式口罩呼吸阻力大不可长时间佩戴,且潮湿闷热舒适性低,并且只有平面型设计,规格固定,不能满足每个人的脸型与口罩完美匹配,面部密合性低,有效滤过面积小,所以设计了具有亦刚亦柔的效果。从现有人造皮肤材料出发,拟选用延展性好、柔韧性强的纳米柔性材料——碳纳米管线网络支撑,保障防护材料具备一定机械强度。

 

2云教室——基于全息投影和智能讲台的远程互动教学

 

 

作为一个双向实时沟通性的多媒体设备,具有学生端与教师端,通过两者的的配合能够在如疫情等特殊环境下,满足绝大部分教师与学生所需求的接近现实,交互性强,效率高的课堂环境,努力将线上教学平台建设为一个集教学、娱乐生活、社团活动为一体的平台。

 

3基于5G的超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力交易系统

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待处理数据量增加,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增大,并且利用现代的5G技术的诞生,所以基于这个系统可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了网络延迟,加快了响应时间;并且可以同接入更多个移动设备,最大程度激励用户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闲置算力。

 

4沉浸式体育辅助教学和多功能体育健康教练

利用未来的科技,把个人终端设备,云平台和教师端紧密的联合起来,这其中的科技包括传感器,电子仪等等设备,其中最重要的是电子皮肤,观察学生状况来实行大数据的互联,使一切更加智能化,以至于提高生活体验。

 

5自动更“芯”——电动汽车补充能源的全新方案

 

 

在当今新能源汽车面临着充电困难的情况下,本方案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独特的系统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更新社会出行方式,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较低,铝空电池技术应用的拓展延伸,来使未来的出行更加便捷。

 

 

在未来,微观操作会更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对科技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项目利用MR技术,6G技术等,将全息图存入计算机,能够很好的与设想的显微器械相结合,实现即时的三维图像生成,能够给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带来全新的机遇与飞越。

 

最后,感谢到场参与评比的各位老师和评委,恭喜以下队伍获奖:

 

 

科学知识使人充实饱满,奇妙思维相互碰撞,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才是这个比赛最大的意义。创新是科学的灵魂,是促使人不断开拓的精神动力,相信未来的大家会秉持着这样的精神与信念,勇于创造,敢于实践,造就更多奇思妙想,感悟科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