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6
主题实践——平津战役纪念馆
2021年5月16日,天津大学求是学部茅以升第一党支部部分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深入了解学习平津战役的历史背景、战争经过以及胜利意义。
平津战役——解放战争胜利三大基石之一
平津战役,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领导指挥下,由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百万余人,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对华北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进行的规模巨大的战略性决战。
经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平津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5个据点上,切断其西退南撤的道路。
第二阶段各个歼灭,解放新保安、张家口、天津,陷北平国民党守军于孤立。
第三阶段实行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促使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组织领导机构和指挥关系:整个战役的指挥权,在东北主力入关前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入关后,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统一指挥;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总前委,统一处理军政、外交等一切事宜。
党旗下,明初心,记使命
走过金汤桥,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前广场,两侧雕刻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雕塑映入眼帘。各位同志在雕塑前面的党旗下驻足,回顾那不是很长但却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再次明确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基本要求。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这里,同是一面党旗,同是一段誓词,步履蹒跚的老人眼中是回忆与感激,队列整齐的学生心中是崇敬与向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新一代的党员,继往开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民立场始终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参战兵力和支前民工众多,持续时间长,所需各种物资数量巨大,支前工作和后勤保障任务繁重。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直接领导和组织支前与后勤保障工作。东北、华北两大区各级党委、政府、军区及支前后勤指挥机关,“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组织动员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筹集转运了大批粮食、武器、弹药、药品等,有力得保证了前先作战需要,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心。”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而这份历史需要我们继续书写,这份江山亦需要我们来守护。
伟大胜利与历史使命
平津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胜利;是广大指战员英勇作战,东北、华北两区人民全力支援,中共平津地下组织积极配合,以及其他战场人民解放军密切协同的结果。同时,平津战役的胜利为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创造了条件,为新中国定都北平举行了奠基礼。平津与辽沈、淮海三大战役及人民解放军在其他战场的胜利,使国民党军主力丧失殆尽,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以及新中国的成立铺平了道路。
树碑昭英烈,存史启后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重温平津战役的光辉历史,将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永远铭记广大军队和百姓的历史功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通过本次实践,我们学到了什么?
陈江峰:今天,我来到了平津战役纪念馆,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颇深。我进一步认识到平津战役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了解了解放天津的历史;当我看到陈列着的一封封电报、战士们穿过的衣服、奖章时,仿佛又置身于烽火硝烟的战争中,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奉献和强烈的爱国精神。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现在和平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我更应该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在新世纪再创辉煌作出贡献!
崔鹏宇:平津战役纪念馆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材料全面翔实地向我们展现了平津战役自发起至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战火岁月,让我们感受到英雄先烈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而这也使我更加崇敬革命先烈,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发自内心地愿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