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生活播报】求是学部机械工程党支部开展“弘扬航天精神,不忘奋斗初心”主题学习活动

2020-04-25

2020年4月25日下午两点,求是学部机械工程党支部开展主题为“弘扬航天精神,不忘初心奋斗”的线上组织生活,马润玮同志带领支部成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同时学习了解中国航天日的由来、东方红一号飞天记、中国航天历史,重点学习了航天精神。支部全体党员、部分发展对象参与会议。

首先,支部成员共同学习了中国航天日的由来。1970年4月24日,经过广大参研参试人员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作为“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纪念日的意义包括传承民族精神、建设航天强国、激发探索精神。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活动主题是“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同时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接着,支部成员共同学习了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信中强调: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近日,孙家栋、王希季、戚发轫、胡世祥、潘厚任、胡其正、彭成荣、张福田、陈寿椿、韩厚健、方心虎等1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然后,支部成员学习了解东方红一号飞天记。集中科研力量,登上航天舞台;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四大目标,“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解决世界难题,创造崭新记录。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20世纪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它宣告着一个东方航天大国的崛起。东方红一号卫星也与核弹、导弹一起,被誉为“两弹一星”,成为中华民族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随后,支部成员共同观看了关于介绍中国航天历史简短视频,大家热血沸腾。

最后,马润玮同志通过激情澎湃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其核心为科技创新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我们要学习“两弹一星”功臣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高水平的技术跨越。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当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航天前辈们坚定航天报国的信念,孕育出“两弹一星”精神。如今,沿着前辈们的脚步,中国航天工作者取得了非凡的业绩,从单星发射到多星发射、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再到实现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会后,支部成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支部成员张洪瑞表示:东方红一号的成功映射出专属于那个年代的大国工匠的坚韧、奋进的爱国主义情怀。新中国成立初期,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工业基础更是一片空白;西方技术经济封锁;苏联撤援的猝不及防;三年饥荒的温饱自顾不暇;十年文革动荡带来的身心摧残……而他们——大国的工匠们,硬是咬着牙将不可能化为可能,从无到有地发展起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纯粹而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业?我想,是一件件真切具象而震撼的亲身经历: 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甘愿用志愿军浴血奋战拿下的美军战俘换回中国留美专家、再苦再难也要重发展……都坚定了工匠们对终其一生奉献祖国的决心。虽然现在不再像前辈们那时拮据搞科研,但我们仍需居安思危,学习前辈的强大的爱国精神,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支部成员战仕承表示:东方红一号卫星凝聚了当时老一辈科学家的心血,在那个年代,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都有差距,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我们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实现了上的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的目标。,当他们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已经决定了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是爱国主义精神支撑着每一位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现在我们更要以这些前辈为榜样,刻苦钻研,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